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1集课程复讲

陈红学长

  
第21集:学习提纲:
  1、接电话要注意哪些礼仪?
  2、谨言慎行为何如此重要?言行的根本又在哪里?
  3、谨的部分可以训练孩子哪三方面的能力?
  4、如何珍惜时间?
  5、如何提高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?
  6、孩子养成整洁习惯和仪容端庄的重要?

学习内容:
  1、接电话的礼仪:当孩子接起电话,首先要自报家门,我是XXX,请问您找哪一位,假如说是找爸爸,如果爸爸在,就说,请您稍等一下,我去叫我爸爸过来。如果爸爸不在家,就说不好意思,爸爸不在家,请问您是哪一位?有什么事我可以转达给爸爸的吗?如果对方有急事,就可以把爸爸的行动电话告诉对方。最后,一定要等对方先挂了电话,我们再挂电话。这都处处体现对长者的恭敬。


  2、谨言慎行:一言可以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有个笑话,一个人请三位好朋友吃饭,结果只来了两位,他就在门口等第三个朋友的时候,说了句,怎么该来的没有来呢?另外两位朋友听了,就不太高兴,心想那我是不该来的了。然后其中的一位朋友就走了,这个人见这位朋友走了,就又说了句,怎么不该走的走了呢?剩下那位朋友一听,心想那我是该走的了,后来最后一个朋友也走了。结果那顿晚餐他一个人吃。言行的根本在于一个人的起心动念,当起心动念都能谨慎,言行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。当奢、贪、懒、不敬的念头出现的时候,马上要把它调伏下去。


  3、“谨”可以训练孩子三方面的能力:A、自制力:朝起早、夜眠迟,珍惜时间,不睡懒觉,生活要有规律。对饮食,勿拣择,食适可,勿过则。不挑食、对饮食有节制。B、独立生活的能力:置冠服、有定位,勿乱顿、致污秽。对一切物品要动物归原。C、做事的能力:事勿忙、忙多错,勿畏难、勿轻略。事非宜,勿轻诺,苟轻诺,进退错。


  4、珍惜时间:第一、立定人生的志向。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,古代的圣哲人,象司马光用了十九的时间写成了一部《资治通鉴》,为了能完成这部经典,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,就用木头做了个圆形的枕头,只要一翻身,枕头就会滑下来,他只要一醒,稍微休息一下,就又继续工作。他就是抱持着为国家、为后代子孙造福、让后人少走弯路这样的志向才会如此的精进。王阳明先生曾经说过,人不立,无以成事。第二、做事要有所规划和计划。第三、少说无关紧要的话。话说多,不如少。话说多了一大堆的事事非非。到时人就烦死了。第四、少打烦恼。有个实验证明一个人的烦恼,50%是烦恼未来,40%是烦恼过去,只有10%是烦恼当下。作实验,让人把烦恼的事情写出来,放在抽屉里,一个星期过后,拿出来一看,发现90%的烦恼都是不需要的,又过了两个星期,再拿出来看,所有的烦恼都是不需要的,所以我们不要杞人忧天。


  5、提高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:明代的画家文嘉说过,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磋砣。一个圣者也说过,一个人从出生那刻起,只有一件事从未停止过,就是不断的向死亡迈进。【故事一】:有个孩子整日游手好闲,父亲见状,为了教育他重视时间,就拿了一个八寸长的木棍,对这个孩子讲,八寸代表人可以活八十岁,你二十岁以前对家庭和社会都没有什么贡献,所以这两寸要砍掉。人六十岁以后,人老体衰对家庭贡献也不大,所以这一段也要砍掉。剩下的木棍这位父亲把它分成三份,接着又说,你光是睡觉就占了三分之一,这一段也要砍,这个孩子这时就有点紧张了。然后又说,你每天吃饭、洗澡一大堆生活作息,这些时间都不能省的,也要砍。这个孩子就和他父亲说:“爸爸,我知道了”,他爸爸说,你不知道,你光生病躺在病床上,也要砍,孩子这时就说:“爸爸,我错了,我以后不浪费时间了”。他父亲说,你不知道,你每天一大堆的费话。确实教育孩子要抓住时间教育点。【故事二】:有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,早上刷牙总是磨磨磳磳的,妈妈眼看快迟到了,也没去制止他,为的是让他承受拖拉的结果。后来妈妈跟他到学校去,发现他没有去升国旗。中午孩子放学回家吃饭。妈妈就发现他蹦蹦跳跳就回来了,脸上没什么惭愧的表情。就知道老师没有批评他。下午,这位妈妈就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,刚说到我儿子今天迟到,老师就在那边忙说:“没关系、没关系”。这位妈妈马上就说,怎么可以没关系,这大有关系。老师以为妈妈打电话来是为儿子找迟到理由的。后来这位妈妈就让老师下午要好好批评一下她的儿子,给他个教训。晚上放学回家,儿子脸色不怎么好看,他马上找出闹钟,拔到了六点半,心想以后要按时起床。妈妈看了,就笑着对儿子说,呆会吃饭闹钟就叫了,因为一天24个小时,有两个六点半。儿子一想,对啊!从此以后,这个孩子无论去哪都带个闹钟,再也不迟到了。这位妈妈也没有批评他。所以教育孩子的时机点特别重要。


  6、【晨必盥,兼漱口,便溺回,辄净手】整洁是强身之本,养成整洁的习惯就不容易有病菌,人就不容易生病。这也是在力行孝道。因为身有伤,贻亲忧。父母唯其疾之忧。这个疾,不仅指身体上的康健,还指一些坏习惯、坏毛病。我们处处做事不犯过失,就会让父母很安心。整洁同时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,所谓自重而的人重。孩子从小整洁、爱刷牙,口气清新,到学校里,人际关系就会很好。假如都是脏兮兮的,就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,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。这里提到了人有口臭的问题,当然跟吃的东西有关,但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吃宵夜。因为人十一、二点吃了东西以后,吃的很多又是海产、大鱼大肉,没过一、两个小时就睡下了。那这时全身只有心脏和呼吸两个器官在工作,其他的器官都休息了。食物在胃里因为有胃酸、加之37度的体温,就发酸、发臭了。产生的毒素就会全身偱环,所以吃宵夜确实有不好的坏处,我们要注意。净手的问题:上厕所后要洗手、饭前要洗手。吃任何东西前都要洗手,所谓病从口入,而很多吃的东西都要靠用手拿。


  7、【冠必正、纽必结、袜与履、俱紧切】古代人对仪容的要求要三正:帽带要正、裤带要正、鞋带要正。【故事】晋国有个大臣叫赵宣子,为人很忠诚,晋灵公因年轻,不懂得好好爱护人民,赵宣子就经常直言不讳的劝谏他,结果这个晋灵公竟起了歹意,派鉏麑去杀他,鉏麑就赶在早朝以前来到了赵宣子的家中,见到赵宣子早已起床,朝服穿得整整齐齐,正襟危坐正在闭目养神。鉏麑就想,赵宣子在没人看到的地方都是如此的恭敬,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一定是认真处理国事,这样的忠臣我不能杀他,杀了他我就不忠了。但因为是国君交待的事,如果完不成,就失信了。最后鉏麑对着槐树撞头自尽了。赵宣子因为仪容端庄,如此恭敬的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。


经典句:
  1、一言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
  2、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。
  3、朝起早、夜眠迟,老易至,惜此时。
  4、对饮食,勿拣择,食适可,勿过则。
  5、置冠服,有定位,勿乱顿,致污秽。
  6、动物归原
  7、事勿忙,忙多错,勿畏难,勿轻略。
  8、事非宜,勿轻诺,苟轻诺,进退错。
  9、晨必盥,兼漱口,便溺回,辄净手。
  10、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
  11、志不立,无以成事。
  12、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磋砣。
  13、慎于始
  14、话说多,不如少。
  15、整洁为强身之本。
  16、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
  17、身有伤,贻亲忧。
  18、父母唯其疾之忧。
  19、自重而后人重。
  20、病从口入。
  21、杞人忧天。
  22、冠必正,纽必结,袜与履,俱紧切。


小故事、大道理:
  1、请三个好朋友吃饭的故事。
  2、司马光惜时的故事。(19年写成《资治通鉴》)
  3、父亲善巧方便切断木棍来教育孩子重视时间的故事。
  4、亲师配合教训孩子迟到的故事。
  5、赵宣子仪容端庄救自己身命的故事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